非遺煥新 老機器盤活 “時光印記”人氣旺 人人都是“印刷師”
2023-06-08 11:37 來源: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莎莎 責編:覃子喻
- 摘要:
- 古老的印刷機器、夾著植物種子的紙、雕刻著財神/魁星的印刷滾筒、“得閑飲茶”“貓肥家潤”花式冰箱貼……6月7日,本屆文博會開幕首日14號館非遺展區“時光印記”展位人山人海。
從活字印刷到激光照排再到如今的3D打印……印刷技術在不斷變化。但是,那些“時光里的老機器”呢?對印刷懷抱著濃厚感情的阮同民不想讓那些退出歷史舞臺的“老印刷機”蒙塵。“我是聞著油墨味兒長大的,你見過鉛字印刷的文字嗎?跟我們現在看的書不一樣,鉛字印刷的制品摸上去會有凹凸感,那就是文字的痕跡。”阮同民說,經常會有家長帶著孩子來他的體驗館,同樣是一首孩子會背的唐詩,當用鉛字印刷的方式印下來,讓孩子拿到手里,這種心靈上的震撼,是其他形式給不了的。
阮同民告訴記者,自2012年以來他收藏了從民國年代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不同型號的印刷機、鑄字機、銅字模、切紙機等兩百多臺,其中印刷機一百多臺,銅字模三十多箱。隨著激光照排技術的革新,活字印刷方式也逐漸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……看到大量的活字、印刷機、銅字模被當做廢品處理,阮同民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“活字印刷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,我看到日本東京有個漢字館,我國臺灣地區也有類似的體驗館,就想著在大陸也搞一個類似的載體。”2012年,從叔叔廠里收了三臺老設備開始,阮同民又走訪了全國十幾個城市的老印刷廠,搜尋老印刷設備,2013年他在青島南京路成立了首家活字印刷館,一邊制作手工印刷制品,一邊向市民提供活字印刷體驗服務。此后,他們開發了活字印刷、古法造紙、古籍裝幀、拓印等非遺研習包,倡導“把非遺帶回家”的研學理念,打開研習包的包裹按照體驗說明步驟,學生自己可以做出一副非遺作品。像《春曉》《靜夜思》《望天門山》等詩詞活字印刷材料包、體驗包,孩子們可以自己在家印刷古詩。后來更是從鉛字延伸到挖掘漢字的故事,開發了鑰匙扣、銅制書簽、百家姓產品等文創產品,并在線下與文創實體結合,量身定做課程裝備,非遺煥新了,老的機器又盤活了。
- 關于我們|聯系方式|誠聘英才|幫助中心|意見反饋|版權聲明|媒體秀|渠道代理
- 滬ICP備18018458號-3法律支持: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
- Copyright ©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:18816622098